消音聲屏障
噪聲是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但在具體的工程應用中,它們卻常常結合在一起,并發(fā)揮了綜合的降噪效果。從理論上講,加大室內的吸聲量,相當于提高了分隔墻的隔聲量。常見的有隔聲房間、隔聲罩、由板材組成的復合墻板、交通干道的隔聲屏障、車間內的隔聲屏、管道包扎等等。吸聲材料如單獨使用,可以吸收和降低聲源所在房間的噪聲,但不能有效地隔絕來自外界的噪聲。當吸聲材料和隔聲材料組合使用,或者將吸聲材料作為隔聲構造的一部分,其有利的結果,一般都表現(xiàn)為隔聲結構隔聲量的提高。
消音聲屏障
提高建筑物噪聲控制效果,對吸聲和隔聲板這兩個概念有進一步了解和明確的必要。材料吸聲和材料隔聲的區(qū)別在于,材料的吸聲著眼于聲源一側反射聲能的大小,目標是反射聲能要小。材料隔聲著眼于入射聲源另一側的透射聲能的大小,目標是透射聲能要小。吸聲材料對入射聲能的衰減吸收,一般只有十分之幾,因此,其吸聲能力即吸聲系數(shù)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而隔聲材料可使透射聲能衰減到入射聲能的10-3~10-4或更小,為方便表達,其隔聲量用分貝的計量方法表示。這兩種材料在材質上的差異是吸聲材料對入射聲能的反射很小,這意味著聲能容易進入和透過這種材料;可以想像,這種材料的材質應該是多孔、疏松和透氣的,這就是典型的多孔性吸聲材料,它在工藝上通常是用纖維狀、顆粒狀或發(fā)泡材料以形成多孔性結構;它的結構特征是:材料中具有大量的、互相貫通的、從表到里的微孔,也即具有一定的透氣性。當聲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時,引起微孔中的空氣振動,由于摩擦阻力和空氣的黏滯阻力以及熱傳導作用,將相當一部分聲能轉化為熱能,從而起吸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