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淀粉生產污水處理設備2.2萬:
我國是馬鈴薯第yi大生產國和第yi大消費國。馬鈴薯營養(yǎng)和經濟價值均高,廣泛應用于食品、淀粉,飼料和醫(yī)藥等工業(yè),尤其淀粉工業(yè)。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馬鈴薯淀粉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和生產能力都不斷提升。甘肅省是馬鈴薯生產大省,馬鈴薯加工,尤其馬鈴薯淀粉生產,是甘肅省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柱產業(yè)。定西市是大的馬鈴薯產區(qū),有“中國薯都”之美稱。馬鈴薯為本地經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馬鈴薯淀粉在生產過程中,平均約6.5t馬鈴薯,能夠產出1t淀粉,5t薯渣和20t廢水。該廢水成分復雜,直接排放,既浪費物質資源和水資源,又嚴重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如何將其綠色化處理,綜合開發(fā)利用,實現環(huán)境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尤其對于自然資源匱乏,干旱落后,水資源極度短缺的甘肅定西而言,更是意義非凡。
1馬鈴薯淀粉廢水的主要來源、組成、性質和特點及其對環(huán)境的危害
1.1馬鈴薯淀粉廢水的主要來源、組成、性質和特點
馬鈴薯淀粉廢水為馬鈴薯淀粉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可分為3類:第1類是馬鈴薯清洗水,主要含有小馬鈴薯、根、芽、葉、草和泥沙等;第2類是馬鈴薯淀粉提取廢水,也稱蛋白廢水,主要由馬鈴薯銼磨階段產生,占總廢水量的10%~20%,含有大量可溶性蛋白,少量淀粉微粒和纖維等不溶物,渾濁度高,為主要污染源;第3類是淀粉清洗水。其中第1、3類廢水可循環(huán)利用,僅蛋白廢水需要處理。蛋白廢水中主要含有淀粉、纖維、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脂肪、糖類、維生素等高濃度有機物。其中,蛋白質含量約2000~8000mg/L,化學耗氧量(COD)約6000~30000mg/L,固體懸浮物(SS)約8500~10000mg/L,回收利用潛力大。但直接生物降解難度高,且造成其中蛋白質等有用物質流失浪費。故處理淀粉提取廢水宜以資源化利用為主,生物處理為輔。
馬鈴薯淀粉生產污水處理設備2.2萬:
1.2馬鈴薯淀粉廢水對環(huán)境的危害
馬鈴薯淀粉廢水屬高濃度、高污染酸性有機廢水,進入環(huán)境后,一則其所含有機質會自然發(fā)酵產生吲哚、H2S、NH3等氣體污染環(huán)境;二則其高濃度的有機質引起水體富營養(yǎng)化,致使各種微生物迅速生長繁殖,更有甚者使致病菌或有害微生物極速繁衍,嚴重侵害水生動物,同時因有機質的氧化反應和微生物大量繁衍,耗盡水中溶解氧,導致水生生物缺氧窒息致死,嚴重污染相關水體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甚至可能引起局部地區(qū)農田減產或絕收,廢水存留過長會發(fā)酵產生惡臭氣體,嚴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生產。
GB8978-1996《綜合污染物排放標準》規(guī)定的二級排放標準對排放水質的要求為:SS≤70mg/L,pH6.0~9.0,BOD≤30mg/L,COD≤150mg/L。故此類廢水必經適當處理,才能達標排放。
2馬鈴薯淀粉廢水傳統(tǒng)處理方法
目前,國內外馬鈴薯淀粉廢水常規(guī)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實際應用中此二者各有利弊。
2.1物理化學法
馬鈴薯淀粉廢水常規(guī)處理的物理化學法包括自然處理法、單純曝氣法和絮凝沉淀法。
2.1.1自然處理法
自然處理法是利用自然界生物自身在生長代謝過程,不斷凈化淀粉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該方法操作簡便,投資少。但受諸多自然因素的影響,大面積推廣難度較大。楊鳳江等首先將玉米淀粉廢水經由格柵沉淀之后,再用之于飼養(yǎng)家禽,然后將廢水排入氧化塘自然發(fā)酵12d,再依次排入水葫蘆池和細綠萍池各凈化7d,zui終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用于灌溉稻田、果樹和蔬菜等。
2.1.2單純曝氣法
所謂單純曝氣法指將廢水以普通空氣或含O3的空氣進行短時間曝氣,利用空氣中O2或O3的氧化及對揮發(fā)性物質的吹脫使廢水得以凈化,一般不單獨使用。處理成本高、停留時間長、處理效果一般,推廣受限。我國北方一些小型馬鈴薯淀粉廠,在生產工藝和生產季節(jié)等條件不適宜釆取生物處理法的情況下,采用沉淀分離與單純曝氣法組合工藝,先經沉淀分離減輕單純曝氣法的處理負荷,兼調節(jié)、穩(wěn)定水質水量;再經后續(xù)單純曝氣以保證出水達標,同時將沉淀分離過程中生成的有機酸吹脫出去,使廢水pH值接近7。任燕等在溫度20℃、溶液pH10、以5.00g/h通入O32h,可使廢水總磷、氨氮、COD及懸浮物去除率分別達62.07%、62.71%、65.89%和84.12%,出水無惡臭味,pH7.05。O3降污中,采用泡沫富集可回收干物質的40.65%,其中蛋白質占66.21%,說明臭氧化處理既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又能回收廢水中有機質。
2.1.3絮凝沉淀法
所謂絮凝沉淀法指向廢水中加入絮凝劑,使其中的分散態(tài)有機質脫穩(wěn)、凝聚,形成聚集態(tài)粗顆粒物從中分離。該法操作簡便,沉淀時間短、運行成本低、應用廣泛??傮w上絮凝劑按照其化學組成分為無機和有機絮凝劑。無機絮凝劑包括無機凝聚劑和無機高分子絮凝劑;有機絮凝劑包括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和微生物絮凝劑。無機絮凝劑為低分子鋁鹽和鐵鹽。鋁鹽主要有Al2(SO4)3、KAl(SO4)2·12H2O和Na3AlO3。鐵鹽主要有FeCl3、FeSO4和Fe2(SO4)3。無機絮凝劑的主流產品是無機高分子絮凝劑,主要包括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硫酸鋁(PAS)、聚合氯化鐵(PFC)、聚合硫酸鐵(PFS)等。天然有機高分子改性絮凝劑有:殼聚糖、淀粉、多糖、纖維素和蛋白質等的衍生物。影響絮凝效果的關鍵因素為絮凝劑種類、性質和品種。實現絮凝過程優(yōu)化的核心技術是積極探索和研發(fā)新型、高效的絮凝劑。絮凝劑種類很多,但適于淀粉廢水處理的高效、環(huán)保、廉價絮凝劑仍需不斷研究探索。
白波以PAC、PFS、PAM(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劑處理高濃度馬鈴薯淀粉廢水。以去除COD為目標,得出PAC為混凝劑,其*投藥量500mg/L,COD去除率達44%,進一步超濾分離,COD去除率可升至77%。李芳蓉等以天然無機高分子膨潤土為原料,以化學改性法制備了膨潤土復合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和自配膨潤土復合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并應用于淀粉廢水處理,效果較為理想,處理后淀粉廢水清澈透明。試驗表明,廢水中SS和COD的去除受溶液pH值影響較大,pH值越低效果越好。張亞群等研究了pH值、混凝劑PAC和助凝劑PAM用量三個因素對復合處理馬鈴薯淀粉廢水混凝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在pH值約為5,PAC和PAM用量分別是6.0和0.4g/L的條件下效果較理想,COD和蛋白質去除率分別達41.7%和82.8%,減輕了后續(xù)處理系統(tǒng)負擔。謝安等[9]將PFS與自制的(預干燥法)陽離子變性淀粉絮凝劑復配處理馬鈴薯淀粉廢水,試驗表明,相同條件下,高取代度陽離子變性淀粉絮凝劑對廢水的絮凝效果更好。取代度0.3903,加入量0.1%,廢水初始pH6.0,與PFS復配使用時,COD去除率達61.32%,其絮凝效果比相同投加量的傳統(tǒng)PAM絮凝劑平均高約10%。王有樂等[10]使用常規(guī)化學絮凝劑AlCl3、Fe2(SO4)3、PAM以及有機和無機之間的相互復配對馬鈴薯淀粉廢水絮凝預處理,確定了較佳絮凝劑AlCl3+PAM組合,其較佳pH值為4,較佳投藥量AlCl3+PAM(200+3)mg/L,10%CaCl2助凝劑投加量10ml/L。結果是,濁度、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別為95.06%、41.08%和90.63%,其優(yōu)點為,處理效果好、投藥量少、助凝劑投加量少、較佳pH值在原廢水pH值范圍內、處理成本低(11.05元/t廢水)、產生污泥量少(649g/t廢水)等。劉玉峰等以PAM作為絮凝劑,在PAM投加量70mg/L,pH5,溫度20℃,反應時間40min的*工藝條件下,處理馬鈴薯淀粉加工廢水,結果表明,COD、蛋白質、BOD和SS去除率分別為30%~40%、45%~55%、10%~15%和50%~60%,后續(xù)處理負擔減輕了很多。朱泉雯等采用絮凝法對馬鈴薯淀粉廢水進行預處理后回灌農田,將廢水中大量有機營養(yǎng)物質進行回收利用。試驗表明,在原水pH值為5,絮凝劑Fe2(SO4)3+PAM的投加量分別為200mg/L和3.5mg/L,靜置5min條件下,濁度和COD去除率分別為90.57%和42.35%。預處理后廢水直接回灌農田,土壤化學性狀和農作物(揚麥12)生長情況都較對照田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