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今天,強震和海嘯襲擊了日本東部,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泄漏事故。迄今為止,這場災難已經(jīng)導致2萬余人遇難,更多的人流離在外。
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發(fā)生里氏9.0級大地震,地震隨即引發(fā)了海嘯,后來更使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危機。
地震震中位于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東京有強烈震感。巨大海嘯則發(fā)生于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地震、海嘯席卷日本,災難沒有在此止步。同年12日15時6分,日本福島縣核電站1號機組爆炸后釋放大量核輻射造成重大二次災害。
日本政府隨后承認,在大地震中受損的福島核電站2號機組可能正在發(fā)生“事故”,2號機組的高溫核燃料正在發(fā)生“泄漏事故”。該核電站的3號機組反應堆面臨遭遇外部氫氣爆炸風險。截至3月13日,共有21萬人正緊急疏散到安全地帶。
一時間,核輻射、爆炸、核安全牽動所有人的心,目光聚焦此處,核危機、核安全問題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和熱議。福島核電站事故發(fā)生以來,海外專家普遍認為,福島核電站事故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已經(jīng)超過了同為5級的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后上調(diào)至6級以上已確定無疑”。美國和法國等國家的科研機構(gòu)都認為福島核電站的情況比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泄漏事件嚴重,美國專家甚至認為事故可能會上升至與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相同的7級(便為7級)。
而自此之后,核電就成了令日本社會惴惴不安的話題,日本民眾對于核電安全性的恐慌和不安,仍然沒有消除。關于日前福島縣患甲狀腺癌兒童數(shù)量飆升的報道,再次把日本拉回了“核電安全危機”這一嚴峻現(xiàn)實中,各界圍繞核電去留問題的議論不斷。
在福島核事故之前,核能為日本提供了27%的電力。而到2014年,核能在發(fā)電中的比例降到了零。高昂的能源賬單終迫使日本于2015年重啟核反應堆。隨后的民調(diào)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日本人反對重啟核電。
認識到了核電的風險,日本反對核電的聲浪不斷高漲,然而,面對多方反對的壓力,日本首相安倍依然我行我素,試圖強行推進重啟核電項目。日本政府和電力公司曾對核電站的安全性和低發(fā)電成本發(fā)表過詳細闡述,意在消除人們對核電站的擔憂,但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對此提出強烈批判。他說:“這全都是謊言??纯锤u的現(xiàn)狀就會顯而易見,核電站屬于環(huán)境污染產(chǎn)業(yè)”。
“今天,在福島核電站的輻射依然如此強大,要進入反應堆,找到熔毀的燃料棒的殘余物質(zhì)并且清除,仍舊是極其危險的工作。”相關負責人指出,運營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已取得了一些進展,誠如從一座危險的建筑物取出乏燃料棒。但是,要確定其他3個反應推內(nèi)熔毀的燃料棒的位置,至今尚無可用的技術(shù)。
東京電力公司退役項目主管增田尚宏對此指出,“要進入核電站內(nèi)部,非常困難……大的障礙是輻射。”熔毀的燃料棒位置難以確定,人類又無從接近,東電于是開發(fā)了能水中游泳的機器人,它們能在損毀的隧道和管道中搜索,可是,當它們接近反應堆后,輻射破壞了它們的線路,使它們報廢。
增田進而介紹說,每個機器人都必須按建筑物的情況定制,“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開發(fā)出一個單一功能的機器人。”
與此同時,福島核電站的所有者東京電力公司仍在疲于應對大量核污染廢水的處理工作,預期還需要30至40年時間完成。就在上個月,東京電力3名前高管因未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核災難發(fā)生被起訴。
來自日本媒體的報道消息稱,與3年前相比,來自災區(qū)的怨聲非但沒有減少,還因為修復工作未達到預期而怨聲載道。有45%的災區(qū)執(zhí)政官表示:“2年內(nèi),復興工程明顯緩慢。”福島重建工作要等到2023年后才可看到曙光。此外,應對這場災難的人力成本也還在繼續(xù)增加,所有災民得到安置快也要等到2021年。
?。ū疚木C合科普中國、中國新聞網(wǎng)、新華網(wǎng)、中國能源報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