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工程年調水量95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起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丹江口水庫,調往京津冀豫等北方缺水的地區(qū)。根據規(guī)劃,10月下旬將正式向北方供水,一期工程年調水量95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總工程師張小廳表示,水庫水位超過145米即可實現向北方送水,大壩加高工程去年通過驗收以來,今年9月16日超過150米水位,9月28日突破大壩加高前157米的正常蓄水位,調水條件日趨成熟。據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水庫調度中心副主任劉松介紹,丹江口水庫水位歷史高值出現于1983年為160.07米。
南水北調工程規(guī)劃終年調水規(guī)模為年調水量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當前實施的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后的年調水量達182.7億立方米。
據介紹,北調之水沿途供給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用途涵蓋生活、工業(yè)用水,兼顧生態(tài)和農業(yè)用水。屆時,包括北京、石家莊、鄭州在內的19個大中城市及100多個縣的上億人口都將受益。
“中線總干渠1276公里中,除北京外,基本采用明渠輸水方式。北京段起自房山北拒馬河,經房山區(qū)、穿永定河,過豐臺,沿西四環(huán)路北上,至頤和園團城湖,全長80公里。除末端885米團城湖明渠外,主要采取管涵壓力輸水方式。”該負責人表示。
“三道防線”確保問題水不進京
目前,丹江口水庫水質優(yōu)良,中線取水口水質常年保持Ⅰ—Ⅱ類。為保證進京后“南水”為地表水Ⅱ類,沿線總干渠兩側設置截流溝、導流溝和水源保護區(qū),并建立水質監(jiān)測機制。
“我們全線交叉的河道、公路、鐵路和管線都采用立交方式,確保污染物不進渠道。”該負責人說,北京市還構筑了下述“三道防線”:
當河北來水水質出現問題時,關閉總干渠北拒馬河暗渠進口節(jié)制閘,開啟退水閘,將來水排入拒馬河內;
當永定河以西水質突發(fā)問題時,關閉永定河倒虹吸進口閘,將來水排入滯洪水庫或永定河;
當水廠取水口前水質發(fā)現問題時,水廠停止取水。
與此同時,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確定了迎“南水”的多套制水工藝方案,外調水與本地水初期計劃按1:4的比例配比供水,以后逐步穩(wěn)定至1:1。此外,截至今年已改造和新建供水管網2000公里以上。
發(fā)改委回應“南水北調工程水污染嚴重”
針對有媒體報道南水北調工程水污染嚴重的問題,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高俊才日前回應說,目前南水北調工程中東兩線的水質問題總體達到了預期規(guī)劃和設計目標。
在發(fā)展改革委就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高俊才說,南水北調工程初規(guī)劃設計以城鎮(zhèn)供水為主,兼顧農業(yè)和生態(tài)用水。從南水北調中線來說,丹江口水庫的水質是比較好的,也發(fā)現一些支流存在水污染問題,但不影響大局。南水北調東線的水污染治理也已取得了明顯成效。
他表示,針對個別地方、個別污染點和個別支流出現的水污染問題,發(fā)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非常重視,正進行認真治理,同時會進一步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南水北調工程規(guī)劃終年調水規(guī)模為年調水量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