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對南北極都十分向往。但是,無論是航海還是極地工作,都不是件容易事,更不用說20多年往返南北極經(jīng)歷的生死考驗。今年9月,“雪龍?zhí)?rdquo;極地考察船船長王建忠、極地科考工程師湯妙昌受“極地科考,安利相隨”活動組織方之邀,蒞臨蘭州向環(huán)保愛好者講述他們在南北極的有趣故事。
“雪龍?zhí)?rdquo;拉回所有垃圾
對于南極的環(huán)保,“雪龍?zhí)?rdquo;執(zhí)行要求也十分高。不僅連動物糞便,甚至考察隊員的衣服,也要做特殊處理,避免污染,比如洗滌劑都要選用無磷、對環(huán)境無污染的。而“雪龍?zhí)?rdquo;每年返程的時候,船艙里堆得多的就是垃圾。王建忠說:“為了環(huán)保,要把所有不能處理的垃圾都拉回來再做處理。”此前,有消息稱,在中山站,連洗腳水都必須經(jīng)過凈化才可以排放,而其他的垃圾廢料則需要雪龍?zhí)柮看畏祷貒鴥?nèi),捎帶回去,有次一口氣就帶回了200多噸垃圾。
南極作為地球上后一片凈土,是人類共同保護的對象,因此“雪龍?zhí)?rdquo;上的所有工作人員在進行科考工作時十分注重環(huán)保。王建忠表示,從2002年起中國極地考察中山站、長城站、昆侖站和船上都啟用了環(huán)保清潔產(chǎn)品,考察隊員穿戴的衣物也要做特殊處理,未來他們也會繼續(xù)落實環(huán)保工作。
船上垃圾均得自己處理
據(jù)“雪龍”船政委王碩仁介紹,“雪龍”船自1994年赴南極起就實行了垃圾分類管理。船上的垃圾主要分3大類:食品垃圾、可焚燒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配菜間和食堂設(shè)有食品垃圾箱,每層住艙的垃圾站設(shè)有可焚燒垃圾箱和可回收垃圾箱。根據(jù)垃圾的不同分類,相應(yīng)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
在“雪龍?zhí)?rdquo;的每一層甲板中間都設(shè)立了垃圾站,設(shè)立這兩類垃圾桶。每天,五位工作人員就會將各層垃圾收集,再次分類打包。“例如塑料制品可回收垃圾,但還要再分類,廢舊電池則有專門的回收箱。”
由于航程長,加上保證南極大陸的純凈環(huán)境,“雪龍?zhí)?rdquo;的垃圾均得自己處理。為此,船上建立了專門的垃圾處理系統(tǒng)。紙質(zhì)、布料、食物殘渣等可降解、焚燒后無污染的物質(zhì)利用焚燒爐進行處理。其他垃圾以及焚燒后的殘渣則必須進行歸類裝袋,存入集裝箱,靠港時運回國內(nèi)進一步處理。
食物垃圾處理器登陸雪龍?zhí)?/strong>
垃圾分類是“雪龍?zhí)?rdquo;值得“驕傲”的地方,而餐廚垃圾作為“雪龍?zhí)?rdquo;垃圾處理難啃的一塊骨頭,更是備受“點贊”。
2013年11月7日,我國“雪龍?zhí)?rdquo;從上海起航開始第30次科考之旅。恰巧的是,當年初正式生效的《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規(guī)則》修正案對海上垃圾排放作出了更為嚴格的規(guī)定。為更好解決航期中食物垃圾的處理難題,“雪龍?zhí)?rdquo;安裝上了食物垃圾處理器。
據(jù)悉,食物垃圾處理器成功登陸“雪龍?zhí)?rdquo;,大大減少了船舶業(yè)因垃圾焚燒對環(huán)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使食物垃圾的處理更為環(huán)保省力,為極地科考提供了綠色保障。
緣何將垃圾轉(zhuǎn)運回國?
“雪龍?zhí)?rdquo;垃圾處理為大眾所津津樂道,在環(huán)保理念甚囂塵上的當下,值得提倡。如“雪龍”相關(guān)負責人所言的那樣,在南極,隊員們外出考察,都要把用完的酒瓶、罐頭盒裝進袋子里密封好,有時甚至把糞便也裝入塑料袋,帶回站上處理。有些垃圾還要帶回本國處理,不能隨便扔掉。疑惑的是,垃圾為何不就地處置而需轉(zhuǎn)運回國?
據(jù)了解,這是世界各國統(tǒng)一遵守的做法。有網(wǎng)友表示,與溫暖、炎熱的洲不一樣的是,南極由于寒冷,生活垃圾在南極不能被細菌分解,細菌不易繁殖,會造成污染所以去南極考察的都要把垃圾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