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今天康奈爾、哈佛、冷泉實驗室的科學家聯(lián)合在《科學》雜志發(fā)表一篇文章宣布生理劑量的維生素C可以選擇性殺死KRAS或BRAF變異的結直腸癌細胞,并顯示高劑量在小鼠模型有效。其機理是維生素C通過一個叫做GLUT1的葡萄糖轉運蛋白被轉運至細胞內,過度消耗細胞內還原劑而造成細胞死亡。而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在代謝上有很大區(qū)別,GLUT1表達高于正常細胞,所以維生素C可以選擇性殺死這類癌細胞。
【藥源解析】:利用腫瘤和正常細胞代謝途徑的差異是現(xiàn)在癌癥治療的一個方向,這個研究本身很有價值。但是我擔心這個結果會被一些人曲解。維生素C是銷量zui大的所謂補品之一,每年產量高達十幾萬噸,但其功效卻一直沒有嚴格實驗支持。原來諾貝爾化學、和平雙獎獲得者Pauling極力高劑量維生素C。今天又有世界*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在*科學雜志證明維C能治療癌癥,很多人會借此誤導消費者,忽悠維C是抗癌即有效又無任何副作用的好選擇。如果制藥工業(yè)不參與維C抗癌藥的開發(fā),會有很多人指責藥廠是因為維C無法申請所以沒有高額利潤才置病人生死于不顧,放著高度安全有效的藥物不去開發(fā)生產。
事實上抗癌藥是臨床失敗率zui高的適應癥之一,即在動物模型顯示療效比在病人顯示療效要容易無數(shù)倍,因為所有進入臨床的抗癌藥物都至少在某些動物模型顯示一定療效。維生素C的確有多年大人群使用的安全紀錄,但自70年代以來使用維C抗癌的臨床試驗zui多算是憂喜參半,至少有兩個臨床試驗顯示沒有任何療效?,F(xiàn)在有人認為是口服給藥所以血藥濃度不夠的原因,但不能排除維C只是一個老鼠抗癌藥。
抗癌藥模型和人體疾病有很大區(qū)別,有人管這些模型叫“長毛的試管",意思是比試管實驗好不到哪去。以前也有一些簡單化合物在體外細胞或動物模型顯示*抗癌效果但到了臨床卻武功全廢的例子。zui近一個比較有影響的是二氯乙酸。2006年加拿大科學家發(fā)現(xiàn)這個非常簡單的化合物幾乎對所有腫瘤細胞都有殺傷力,結果10年過去了這個化合物沒有在任何臨床試驗中顯示療效。有人在網上賣這個化合物,很多病人使用療效不知怎么樣,毒性倒是不小。
希望這個實驗結果不要被大眾誤解。根據(jù)歷史經驗,維C能幫助癌癥患者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維C真有用,制藥工業(yè)會找到盈利辦法,富馬酸二甲酯是個zui近的例子。如果沒有藥廠加入維C的臨床開發(fā),那是因為在抗癌藥的研發(fā)中,zui遠的距離是從治愈老鼠到治愈病人的距離。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