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可信的實驗證據來證明動物之間的追捕和防御的信息是很困難的。有實驗通過利用假的捕食者來檢測被捕食者通過什么防御行為來抵御。可是,這樣的研究不能夠檢測出捕獵者的反應。當胡蜂靠近蜂群,蜜蜂的這種防御行為對于研究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雙方的行為都有巨大的實驗價值??茖W家們通過刻苦努力和小心謹慎的專研態(tài)度,通過實驗證明這種行為是“我看見你了”信號。
當飛行著的潛在的捕食者(在這指胡蜂)靠近亞洲蜜蜂的蜂箱時,巢門口的守衛(wèi)蜂自主地擺動腹部幾秒鐘。由于整體的振動產生的嗡嗡聲,看起來和聽起來都是效果很明顯的。守衛(wèi)蜂更傾向于利用這種集體振動的行為來防御。胡蜂只有冒著危險才可能忽略這種振動和聲音。胡蜂落在蜂巢門口會引來多達500只蜜蜂形成個緊密的蜂團將胡蜂熱死或悶死。但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不會表現出這種振動防御行為,所形成的蜂團的蜂量也相對少很多,核心溫度也更低。其守衛(wèi)蜂更傾向于單只進攻并更容易被捕食。東、西方蜜蜂的這些差異也給研究東方蜜蜂的“我看見你了”信號提供了機會。
該研究測試了以下幾點假設。*,這種振動能抵御胡蜂減少捕獵。第二,胡蜂能更成功地靠近沒有這種振動的種類,并有更高的成功率捕食其采集蜂或守衛(wèi)蜂??蒲腥藛T研究了被捕食者的行為來檢測這個假說。振動行為的密度會隨著危險的增加而增加,對于非捕食者的靠近應該不表現出振動的行為。
結果表明,振動行為能夠防御捕食者。盡管胡蜂靠近這兩種蜂的距離大致類似,但是自由飛行的胡蜂與東方蜜蜂(會振動防御的種類)蜂箱之間的距離要比與西方蜜蜂(不會振動防御的種類)蜂箱之間的距離要遠。而且,盡管在東方蜜蜂巢門口盤旋較長時間,仍然只有較少的成功捕食率。胡蜂在蜂巢門口盤旋,對于西方蜜蜂被捕食的有40%而對東方蜜蜂只有17%捕食成功率。
該研究還發(fā)現被捕食者的行為強度會隨著捕食者的接近而增加。東方蜜蜂守衛(wèi)蜂腹部振動的頻率隨固定的活胡蜂離巢門口的距離減少而呈S型曲線增加。然而,對固定的活蝴蝶沒有反應。只有在離蜂群相當近的情況下,才會有較胡蜂反應低10倍的振動反應。
所有這些結果都強有力地證明,亞洲蜜蜂振動行為是對捕食者胡蜂的一個捕食防御信號。這種振動行為對非胡蜂入侵者也有抵御作用,但是這個研究得出其基本功能是抵御胡蜂。守衛(wèi)蜂是如何辨識胡蜂的需要在將來的實驗中尋找答案。另一個研究所說的露脾生活的大蜜蜂(Apis dorsata)會所謂“墨西哥浪”的行為來防御一定距離防衛(wèi)的胡蜂。確實,這種集體表現出”我們看見你了”信號,對于理解是怎樣集體認知和防御捕食者是很重要的。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tài)學重點實驗室的訪問學者譚墾教授等在Animal Behaviour上以An“I see you” predator-prey signal between the Asian honeybee (Apis cerana) and the hornet Vespa velutina為題報道了成果,在線發(fā)表在后引起了媒體的關注,Nature和BBC分別的對該研究結果作了報道和評論。
來源: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