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環(huán)保在線! 登錄| 免費注冊| 產(chǎn)品展廳| 收藏商鋪|
“云南人民出版社主辦的大型文學期刊,90年代文學轉型期的純文學雜志,*與《收獲》一道兩摘‘魯迅獎’的國家核心中文期刊,中國文學*大獎‘大家·紅河’文學獎主辦單位……”
頂著這一串光環(huán)的,是一本名為《大家》的文學雜志,阿來、池莉、于堅等作家均為其撰稿。但*記者近日發(fā)現(xiàn),該雜志居然存在一個“野雞版”:
“同一個刊號、刊名、類似裝幀,一本是文學,我這本是‘雜貨鋪’!”浙江某職業(yè)技術學校教師沈欣(化名),指著手里的《大家》苦笑著反問,“還是同一個編輯部編的,這雜志社也太有想象力了吧?”
*記者隨即展開調查。據(jù)推算,該“野雞刊”每年為雜志社斂財,不會少于2000萬元。
核心期刊“野雞版”?
今年3月,在花了5800元版面費后,沈欣終于拿到了夢中的《大家》雜志。
雜志上,有她一篇小論文,3000余字。與汽車維修、IT教育、裝飾藝術等種類繁多的近300篇論文擠在一起,“密密麻麻地擠了463頁”。
但這個《大家》,跟她想象中*不同。
據(jù)中國知網(wǎng)(中國知網(wǎng)是國內的學術期刊電子數(shù)據(jù)庫——記者注)、國家圖書館等機構收錄的名單介紹,《大家》雜志是純文學雙月刊,國內統(tǒng)一刊號為CN53-1108/I,由云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管,云南人民出版社主辦,“*”色彩濃厚。
北大出版社2008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顯示,《大家》屬于中國文學作品類核心期刊?!犊傆[》對它的介紹是:“大型綜合性文學期刊。主要刊載反映現(xiàn)實生活、有濃厚時代氣息和現(xiàn)代意識的中短篇小說精品,兼及詩歌、散文、文學評論等。”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的散文《德格:湖山之間,故事流傳》、羅偉章的長篇小說《太陽底下》、武歆的中篇小說《米脂的黃昏》……點開該雜志社的*博客,*記者看到,《大家》每期約200頁,在上面發(fā)表文章的,多為文學名家。
“中文核心期刊,還帶‘官字頭’背景,文章水平也高,挺靠譜的。”這些因素,讓急于找地方發(fā)論文的沈欣動了心。
沈欣所在的學校,每3年就有發(fā)表兩篇論文的任務。其中1篇,必須發(fā)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下屬于二級目錄的雜志上。盡管版面費“高出別人近一倍”,但她zui終還是屬意《大家》。
但沈欣拿到的《大家》,卻是一本旬刊,封面寫有2012.3(下)字樣,光目錄就占了9頁,“厚度已經(jīng)不像一本雜志了”。
記者從沈欣提供的其中一期這樣的《大家》上看到,其上論文多以“淺析”、“初探”等為題,平均篇幅不超過1頁半,內容卻包羅萬象:《寧夏回族女作家馬金蓮訪談》、《淺談現(xiàn)代標志設計新趨勢》、《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淺析》、《如何加強商業(yè)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組織管理工作》、《英語詞匯教學新理念》、《“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樣式的優(yōu)化》……這些小論文,被“雕龍學札”、“大家藝術”、“大家百科”、“百戲競技”、“今日語言學”、“育人千秋”、“商企大道”等欄目收入麾下,各居其位。
“這肯定不是能當選核心期刊的《大家》。”沈欣肯定地告訴*記者。
但她不確定的是:“到底是我被中介騙了,還是《大家》另有一本‘野雞版’?”
每月3期,一月斂財上百萬
*記者在昆明調查發(fā)現(xiàn),中介沒有“忽悠”沈欣,她拿到的《大家》,的確與正本《大家》出自同一家雜志社。
“你的作品發(fā)不了文學版《大家》,你要找的是理論版吧?”在位于昆明市中心的云南新聞出版大樓10層,當記者以投稿名義來到這家雜志社時,該社一名自稱“編純文學稿件”的編輯,這樣向記者提示。
該編輯隨即拿出了兩本《大家》。記者看到,其中一本“理論版”,就是沈欣拿到的“野雞刊”。
記者仔細對比后發(fā)現(xiàn),“野雞版”《大家》與其正本真假難辨,二者共用一個國內刊號CN53-1108/I,一個郵發(fā)代號64-61,主管和主辦單位、編輯部地址、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號、和均一致,相鄰,副主編都是韓旭,兩套編輯部“人馬”里,絕大部分(9人)署名相同。不僅如此,兩本《大家》的封面裝幀都頗為統(tǒng)一,甚至價格都是12.8元。
撇開內容,也許*能引人懷疑的是正本《大家》的印刷地點,寫著云南新華印刷廠,“如有質量問題,請寄印刷廠質量科調換”;而“野雞刊”的印刷地,則是云南新聞圖片社印刷廠,“調換請寄編輯部”。
但沈欣顯然注意不到這些。為了讓論文出現(xiàn)在這本“野雞刊”上,她和同事們通過中介付出的“代價”,一篇5000字以下的論文普遍為4000~5000元。
*記者咨詢了數(shù)名論文中介后發(fā)現(xiàn),這一價格還屬于“中等水平”。zui貴的報價,來自中國雜志網(wǎng)一名自稱涂老師的人,為5000字以內9000元。
“《大家》的版面費一直比較貴,去年4000元不松口,今年才降了一些。”四川中介江老師說,“這些雜志都是兩個版起賣,你湊夠4000字,劃算點。”
在該雜志社,一名叫王磊的編輯告訴*記者,文學版《大家》1994年就創(chuàng)刊了,而“理論版”《大家》2010年1月才創(chuàng)刊,“目前理論版上、中、下旬都出刊。”
記者在這里隨機翻閱發(fā)現(xiàn),眾“野雞刊”薄厚不一,厚的約“容納”300篇論文,薄的也有150篇。與沈欣一樣“中槍”的,近一半是河北省專科院校的講師和副教授,來自遼寧、江蘇、重慶等地的也不少。
對版面費問題,王磊編輯一直避免正面回答。記者幾次追問后,他吐出“1000元”這個數(shù)字,這是*記者目前遇到的*。
而記者對2012年1月中旬刊里的10余名作者隨機采訪后得知,他們的花費,普遍在4000~5000元之間。
《大家》雜志社*博客顯示,1998年,該文學雜志社開始走自負盈虧、自主經(jīng)營之路。
據(jù)記者初步估算,按照平均一期200篇論文、每篇論文收益3000元計,每期“野雞刊”可為該雜志社斂財60萬元,每月近200萬元,一年不少于2000萬元。
中國知網(wǎng)、國家圖書館均尋不見
有趣的是,無論昆明還是北京,你在報刊亭等地方,很難找到《大家》的身影。
“我們是定點發(fā)售。有圖書館會訂購,我們出刊后,就直郵圖書館和訂購人。”王磊說,兩個版本的《大家》,每期合計發(fā)行量約2萬份。
“你發(fā)在理論版的論文,可以在中國知網(wǎng)上查到,北大圖書館也有。”他提示。
然而,在中國知網(wǎng)(CNKI),*記者隨機輸入刊發(fā)在“理論版”《大家》的10余篇小論文后,發(fā)現(xiàn)結果均顯示為“0”。
記者同時看到,文學版《大家》雜志,確在知網(wǎng)學術期刊大全的收錄之列。知網(wǎng)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知網(wǎng)收錄哪些內容,是根據(jù)與雜志社的合作協(xié)議來的。“《大家》編輯部沒提供的內容,我們就收錄不了。”
“知網(wǎng)對‘理論版’《大家》的收錄很不穩(wěn)定,時有時無。”一位自稱嚴編輯的論文中介向記者私下透露,“說明這個雜志挺亂,很多收錄關系還沒理順。”
此外,在北大圖書館,記者也遍尋不到這本“野雞刊”的蹤影。
在該圖書館文藝期刊室中,閱覽架上只有正本《大家》雜志,標明為文學雙月刊,旁邊則排列著《當代文學》、《當代作家》等。
“《大家》在我們這里,從創(chuàng)刊號到一期都有,但從沒見過‘理論版’。”面對記者的搜尋,該期刊室負責人也很好奇,“《大家》難道還有兩個版本?”
在國家圖書館,記者遇到的情況類似。
“國家圖書館以‘收齊中文期刊’為原則,理論上,國內所有具有ISSN號和國內刊號的期刊,均會被國家圖書館收藏。”面對遍尋不見“理論版”《大家》的詢問,國家圖書館咨詢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如果他們收錄的紙質刊物中,沒有“理論版”《大家》,“這個雜志的合法性,就比較可疑”。
我國《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明確指出:“一個國內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只能對應出版一種期刊,不得用同一國內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
“按照‘一刊一號’原則,如果用同一個刊號出版兩種期刊,涉嫌違法。”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非法出版物鑒定辦公室負責人王軍科,向*記者表示。
“難道我花了那么多錢,就買了本非法地下出版物?”得知記者的搜尋結果,沈欣長嘆一聲。
已非核心期刊,斂財還在繼續(xù)
更出人意料的是,*記者從北大圖書館辦公室獲悉,在2011年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即使正本《大家》文學雜志,也已被移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的序列。
該版《總覽》顯示,《大家》雜志在1996年、2000年、2004年及2008年,曾是中文核心期刊。但在2011年,在被索量、被引量、影響因子、Web下載量、被重要檢索系統(tǒng)收錄等9項評價指標下,《大家》“核心”不再。
盡管這份核心期刊要目在去年12月就已面世,但沈欣收到的今年3月下旬《大家》“野雞刊”封面上,還赫然印著“中文核心期刊”字樣。
記者今年5月底在《大家》雜志社暗訪時,接觸到的兩名編輯均未透露《大家》“已非核心期刊”這個關鍵信息。“你發(fā)文章可能要等等了,6月份的3期都排滿了,努努力,爭取7月下旬能排上你的。”王磊編輯這樣告訴*記者。“我們是中文核心期刊,從有核心期刊起一直都是。”另一位純文學編輯肯定地表示,“今年還要評一次,結果還沒出來。”
來源:*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chǎn)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chǎn)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