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i近,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關于光合作用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有助于培育出生長更快的小麥作物,更好地適應更炎熱、更干燥的氣候。
由昆士蘭農業(yè)和食品創(chuàng)新聯盟Robert Henry教授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在《Scientific Reports》發(fā)表了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小麥的光合作用既發(fā)生在種子中,也發(fā)生在植物的葉片中。Henry教授說:“這一發(fā)現將*改變半個世紀以來的植物生物學進程。小麥在地球上的種植覆蓋面積,比其他任何作物都多,所以這一發(fā)現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這可能會給目前不能種植小麥的地理區(qū)域,帶來更好、生長更快、產量更高的小麥作物。”
Henry教授說,這項工作是基于上世紀60年代在布里斯班舊殖民制糖公司的一個生物學發(fā)現。他說:“許多人說,這一生物學發(fā)現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布里斯班的研究人員當時表明,甘蔗等熱帶植物已經演化出一條不同的光合途徑,有別于85%左右的植物中的光合途徑。”
Henry教授說,經典的光合作用途徑被稱為C3,具有另一種光合作用的植物被稱為C4植物。他說:“C4植物捕獲碳的速度更快,并且有更高的生長率,特別是在亞熱帶和熱帶的環(huán)境中。我們的研究表征了小麥種子中存在一條以前未知的C4光合途徑——它并不是C4植物。就像大多數植物一樣,小麥通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但我們也發(fā)現,在它的種子中也有光合作用。這以前從來沒有被報道過,但小麥種子在成熟前是綠色的,它是植株死亡的zui后一部分。”
Henry教授說,光合作用——植物通過這一過程把陽光轉化為能量用以生長和產生氧氣,可以說是地球上zui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他說:“小麥在其葉片中有經典的C3光合途徑,而C3植物,包括水稻,在炎熱、干燥氣候中則是低效率的。”
德國耶拿Biometra TAdvanced 96 SG,帶領PCR儀進入8 ℃/秒的新時代!歡迎免費索取技術資料
“對生物工程師來說,植物科學的圣杯一直都是C3和C4植物中的光合途徑,以培育出更大、更高產的作物,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和促進食品安全。世界上熱帶地區(qū)的人口將很快超過其他地區(qū),這一發(fā)現對于增加糧食產量以滿足未來的需求,可能有著重要的意義。”
Henry教授說,這個發(fā)現純屬意外。他說:“我們研究小麥種子中的基因時,所有計算機系統(tǒng)都指向這些C4基因,我們認為,這肯定是錯誤的,因為小麥并不是C4植物。zui終我們發(fā)現,小麥在不同的部位、在不同的染色體上,都有所有這些C4基因。以前它從來沒有在小麥中被發(fā)現過。”
Henry教授說,小麥已經種植了10000多年,一直都是C3植物。他說:“1億年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高出10倍,出現了光合作用途徑。有一種理論認為,二氧化碳開始下降,植物的種子就進化出一條C4途徑,來捕獲更多的陽光轉化為能量。”
我們知道,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過程,吸收二氧化碳,利用陽光分解水,釋放氧氣。然而,我們對于“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如何制造氧氣”的機制,卻知之甚少。zui近,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SU)科學家所取得的一項突破性進展,將有助于推進我們對于這一關鍵生態(tài)過程的理解。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本周的《PNAS》雜志。相關閱讀:PNAS突破可加深我們對光合作用的了解。
在白天,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一個復雜的、多階段的生化過程,將太陽的能量轉化為糖。zui近,一個研究小組帶領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了對于光合器裝配所必需的一種蛋白質,可以幫助我們追溯到地球上生命的早期階段,理解光合作用的歷史,當時大氣中的氧并不豐富。這項研究結果發(fā)表在2016年2月的《PNAS》雜志。相關閱讀:PNAS破解光合作用的一個秘密。
zui近,英國John Innes中心的科學家們,對于理解“植物如何開始開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Science》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