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腦炎是一種急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傳染病,由抗原性相關的加利福尼亞病毒血清群(California virus serogroup)引起,故稱之為加利福尼亞腦炎(California encephalitis)。目前認為引起加利福尼亞腦炎的病毒包括:拉格羅斯病毒、詹姆士城峽谷病毒、雪鞋野兔病毒、三線條狀病毒、鑰狀石病毒和加利福尼亞腦炎病毒,其中引起加利福尼亞腦炎zui常見的病毒為拉格羅斯病毒,由其引起的腦炎稱之為拉格羅斯腦炎。
加州腦炎主要流行于美國,在美國的28個州有拉格羅斯腦炎的相繼報道,主要分布于美國的中西部和大西洋岸的中部州。該病經蚊蟲傳播,流行于夏秋季,臨床上表現(xiàn)為起病急、發(fā)熱、頭痛、嘔吐、定向障礙、驚厥或抽搐、癱瘓、昏迷、以及腦膜刺激征陽性等,潛伏期為5~15 d。治療主要是降溫和呼吸衰竭的處理,尚無有效的病因治療,大多數(shù)患者經過治療后可*,病死率低于1%。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腦炎是兒童腦炎的常見病因,每年有50~150例加利福尼亞腦炎病例的報道。
[實驗室診斷]
1.特異性檢查
(1)血清學試驗:血凝抑制試驗、酶免疫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檢測病毒抗體。
(2)病毒分離。
2.非特異性檢查 血常規(guī)和腦脊液常規(guī)檢查。
[結果分析與判斷]
1.血清學試驗 用酶免疫試驗法檢查雙份血清或腦脊液中的特異性IgM抗體,若恢復期的滴度是發(fā)病初期的4倍或4倍以上,可作為診斷依據。血凝抑制試驗抗體滴度水平≥320,對診斷才有意義。補體結合試驗檢查的IgG抗體滴度水平≥128,可提示病毒感染的存在。中和試驗抗體滴度水平≥160,才有臨床意義。
2.病毒分離 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和負染色法找到病毒即可確診。
3.非特異性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shù)常在(10~20) ×109/L,有時可達到30×109/L。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多在(50~500) ×106/L,以中性粒細胞為主,也可見較多的單核細胞,一般無紅細胞,蛋白定量高于正常,糖和氯化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