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配套高溫高壓除鹽水站設備鍋爐給水處理設備系統(tǒng)的工藝選擇
干熄焦(coke dry quenching,簡稱CDQ)是目前國內外應用較為廣泛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之一。它是使用低溫循環(huán)的惰性氣體與熱焦炭進行熱交換達到熄焦目的的一種密閉型系統(tǒng)?;厥樟藷峤固匡@熱的循環(huán)氣體通過余熱鍋爐產生蒸汽用于發(fā)電或者作為鋼鐵廠的蒸汽熱源使用。作為配套余熱鍋爐的除鹽水*,它恰如心臟中流動的血液,與鍋爐運行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使用符合要求的水質,是干熄焦配套鍋爐安全、經濟、穩(wěn)定運行,產出合格蒸汽的前提。因此水處理工藝的選擇尤為關鍵,合理的工藝設計既可以滿足鍋爐用水要求,同時又可降低制水成本,保護水環(huán)境。
1.鍋爐除鹽水處理工藝選擇
1.1工藝選擇依據
首先GBT50109-2006《工業(yè)用水軟化除鹽設計規(guī)范》指出,軟化和除鹽系統(tǒng)的選擇應根據進水水質和對出水水質、水量要求等情況,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同時水處理系統(tǒng)和設備的選擇應減少廢酸、廢堿、廢渣及其他有害的排放量,并應采取處理和處置措施,滿足相應的環(huán)保要求。簡單的說就是給水水源、產水水質要求、性價比和環(huán)保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到占地面積、用水工況要求、操作維護、氣候、地形、交通運輸及結合廠區(qū)規(guī)劃等因素。
對于給水水源來說,應進行水質全分析,深入了解其化學組成和特性,覆蓋所有季節(jié)平均水質特性以選擇安全可靠的工藝流程和設備,往往實際中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同時對于產水水質,不同類型的鍋爐要求也存在差別。干熄焦配套高溫高壓鍋爐水質按照《火力發(fā)電廠化學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5068-1996) 和《火力發(fā)電機組及蒸汽動力設備水汽質量》(GB/T12145-1999)標準執(zhí)行:硬度≤2.0μmol/l;電導率0.2μs/cm;二氧化硅≤20μg/l;pH值(25℃)8.8~9.5;鐵≤30μg/l;銅≤5μg/l;油≤0.3 mg/l。
1.2工藝流程
鍋爐除鹽水的水處理過程不論采用何種工藝的系統(tǒng),都包含預處理和除鹽兩個階段。
預處理大體分為混凝、沉淀、過濾、吸附、軟化及殺菌等分級凈化過程,針對全面的原水水質分析報告確定合理的預處理工藝,可去除水中絕大部分的懸浮物、膠體、色度、有機物、細菌及微生物等雜質,對于后續(xù)除鹽設備進水要求的保證和正常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鹽工藝有傳統(tǒng)的復床、混床離子交換工藝以及反滲透(RO)、EDI(Electrodeionization)電除鹽等膜法工藝。傳統(tǒng)的水處理工藝為:原水→預處理→陽陰床→混床→鍋爐給水。整個生產過程存在大量的酸堿消耗和廢液的處理排放,勞動強度高,日常維護復雜,尤其是對于高含鹽量的原水,再生周期縮短,再生酸堿、水電耗量增加。因此反滲透技術作為當今較*、有效除鹽的膜分離技術,與離子交換組成的除鹽系統(tǒng)成為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除鹽系統(tǒng)。反滲透作為離子交換的預除鹽系統(tǒng),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鹽、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去除率高達97%~98% ),其產水中剩余的鹽分則通過后繼的離子交換系統(tǒng)除去。以下重點從運行成本對傳統(tǒng)的離子交換和反滲透-離子交換相結合的工藝進行了對比。
2.反滲透-離子交換除鹽工藝與全離子交換工藝運行成本比較
某鋼鐵廠干熄焦工程配套高溫高壓鍋爐+25MW抽凝式汽輪機機組,除鹽水站的設計規(guī)模為110t/h,原水為地表水:溶解固形物400mg/l左右,產水水質執(zhí)行干熄焦高溫高壓鍋爐用水指標。GBT50109-2006《工業(yè)用水軟化除鹽設計規(guī)范》中也指出當原水大于500mg/l時,可采用反滲透裝置;當原水溶解性固形物小于500mg/l時,應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是否采用反滲透除鹽裝置。針對上述前提條件分別采用一級反滲透+混床工藝和一級復床+混床工藝進行該除鹽水的制備。
2.1 一級反滲透+混床(以下簡稱RO+MB)除鹽工藝流程如圖1。
圖1 一級反滲透+混床除鹽工藝流程圖
2.2 一級復床+混床(以下簡稱IE)除鹽工藝流程如圖2。
圖2 一級復床+混床除鹽工藝流程圖
2.3 運行成本分析
除鹽水的運行成本通常是由設備折舊、人工費、修理費用、電耗、水耗、藥劑消耗、耗材和酸堿廢水處理費用等方面組成。在除去設備折舊、人工費、修理費用的情況下,單位產水量的運行成本只與水耗、電耗、藥劑消耗、耗材和廢水處理費用及原水水質有關。在原水水質穩(wěn)定,水站連續(xù)滿負荷運行8280小時(345天)的前提下計算運行成本,具體內容見表1。其中超濾膜采用德國membrana產品,反滲透膜采用美國陶氏BW30-400產品。 酸堿廢水處理費用按照0.9元/t,水費2元/t和電費0.5元/t考慮,其余按目前市場價。
表1 “RO+MB”和“IE”工藝運行成本比較
| 項目/工藝 | RO+MB 運行費用 | 所占 比重 | IE 運行費用 | 所占 比重 | |
(元/t除鹽水) | (元/t除鹽水) | |||||
1 | 水耗 | 0.866 | 35.2% | 0.338 | 12.4% | |
2 | 電耗 | 0.982 | 40.0% | 0.527 | 19.4% | |
3 | 藥劑消耗 | 次氯酸鈉 | 0.002 | 10.6% | 0.002 | 56.9% |
4 | 絮凝劑 | 0.100 | 0.100 | |||
5 | 鹽酸 | 0.013 | 0.856 | |||
6 | 氫氧化鈉 | 0.015 | 0.589 | |||
7 | 阻垢劑 | 0.126 | / | |||
8 | 還原劑 | 0.005 | / | |||
9 | 耗材 | 陽樹脂增補 | 0.005 | 14.0% | 0.026 | 6.8% |
10 | 陰樹脂增補 | 0.020 | 0.159 | |||
11 | 超濾膜元件 | 0.158 | / | |||
12 | 反滲透膜元件 | 0.127 | / | |||
13 | 濾芯 | 0.032 | / | |||
14 | 酸堿廢水處理排放費用 | 0.006 | 0.2% | 0.123 | 4.5% | |
15 | 合計 | 2. 457 | 100% | 2.720 | 100% |
從表1 可以看出,在一定原水水質條件下,從單位水耗和電耗來說,RO+MB工藝均高于IE工藝,并且主導了RO+MB工藝的運行成本。兩種工藝的水耗區(qū)別在于前者的超濾裝置反洗排水,反滲透的濃水排放以及超濾、反滲透膜的定期化學清洗水水耗高,工藝中將反滲透濃水回流至反洗水箱用于前面多介質過濾器的反洗,但是整個系統(tǒng)水耗仍舊高;后者水耗主要為陽床和陰床的再生用水。電耗來說,主要是RO+MB工藝中的高壓泵耗能大。
從藥劑的消耗量來看,IE工藝的藥劑消耗量遠遠大于RO+MB工藝。主要是酸堿的耗量大,酸堿廢水量相應也會大,廢水處理排放費用也隨著遠遠增大。藥劑消耗主導了IE工藝的運行成本,若原水的含鹽量增大,則離子交換工藝的產水周期縮短,運行成本還會相應增加。對于RO+MB工藝的酸堿消耗,主要是混床樹脂的再生消耗,膜裝置的定期化學清洗酸堿耗量不大,所以在此沒有考慮。在干熄焦實際運行過程中,根據汽輪機組抽汽的運行工況,除鹽水站為間斷運行,因此對于RO+MB工藝來說,混床的周期產水量會更大,酸堿耗量及酸堿廢水處理排放成本會更小。
從耗材比較來看,RO+MB工藝明顯高于IE工藝。主要是膜元件的更換,膜的性能和耐久性好是用戶zui關注的,但是選擇國外的品牌價格比較高。
總的運行成本來看,RO+MB工藝的運行成本低于IE工藝。但是兩種工藝的運行經濟性有一定的水質限定范圍。
3.結論
從以上對比結合實際應用可以得出:一級反滲透+混床工藝適用原水水質面域比離子交換工藝寬,脫鹽效果好;設備占地?。贿\行操作維護簡單;運行成本低;酸堿耗量低,酸堿廢液少;產水水質也*干熄焦高溫高壓鍋爐用水要求。盡管其初期投資要比離子交換工藝高出50%左右,但其可在短期內回收。目前一級反滲透+混床工藝在干熄焦配套余熱鍋爐的除鹽水制備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現(xiàn)在也有采用EDI代替混床,組成反滲透+EDI全膜法工藝脫鹽,省去了酸堿消耗、再生用水、廢水處理排放費用,節(jié)能環(huán)保;但由于其初期投資較高,整個系統(tǒng)電耗、水耗高,在熱電企業(yè)和干熄焦鍋爐除鹽水的制備中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因此對于濃水綜合利用降低水耗;膜產品、膜藥劑的價格高都是今后水處理需要關注和探討的問題。、節(jié)能和清潔的生產方向是水處理工藝前進的zui終方向。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